传统有传统的安逸,改革有改革的激荡。 如果安逸变成了懒散,变成了不思进取,变成了就那样了,老奉个人私下觉得来一场恃风雷的祁州生气也是可以的,且有必要。 这两天,老奉接连在开会。 都是近段时间我们教育系统内“县管校聘”改革方面的会。 第一个是推进动员会。 说明这个改革势在必行了。 第二个是方案讨论会。 这个改革一校一策,我们学校应该怎么具体操作? 第三个会是填申请表。 先说明你本人在竞聘方面的意向。 将来还有第四个会,第五个会或者第六个会。 如果进程不顺利,可能还有第七八九十个会。 具体改革内容,老奉在这里就不啰嗦了,有纪律要求,也是行业秘密。 对于这一次的县管校聘改革,老奉的压力倒是不大。 因为这些年为学校做了不少工作,老奉算是直接上岗人员之一。 与老奉相类似的,还有三类直聘对象: 年纪大的,工龄长的;工作未满三年的;有孕在身,重大疾病的。 既有敬老,又有爱幼,还要兼顾病残,方案制定者不可谓不用苦良心,非常好。 偏偏老奉所在学校,从业人员年纪普遍偏大,平均年龄到五十偏上。 偏偏老奉所在学校,从业人员属于超编。 双管齐下,压力可见一般。 累就累在这批中年人,苦也苦在这批中年人。 所以,这几次会议,到会率超常的高。 除了极个别确实在远方一时赶不回来,在家的、平时难得见上一面的、还有那些行走困难的、柱棍打拐的,都来了。 学校的会议难得有这么热闹。 热闹之余,难题还在,校长的担子不轻松。 那么多的超编名额,怎么消化? 哪怕就分批多次消化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校长要宣传,要做工作,要分析情况,要制定鼓励措施。 其实,说白了就是,希望有人主动走出去,主动为学校分担压力。 虽然说改革的大前提是平安、有序,而且也早就说明全县范围内教师岗位是属于缺编,不存在末位淘汰,不存在下岗。 可是你要一个人轻轻松松就离开工作了几年、十几年、甚至几十年的这个单位,谁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容易的决定。 愿意支教,愿意支边的同志当然有。 毕竟,支教、支边有多项评职称的优惠政策。毕竟,把职称评上去是很多教师从教一辈子最大的愿意。 只不过,这个主动支教、支边的人数还不足以满足编制缩减名额的需要。怎么办? 继续权衡,继续宣传,继续了解同志们的心理状况,继续加大优惠力度。 如果仍然不能满足缩减名额的需要怎么办? 既然到了不能调和,甚至可以说是刀兵相见的地步,那就只有实打实的量化考核。 当然,目前还没有走到这一步,相信也不会走到这一步。 毕竟只是一次系统内的改革,而且大前提还是皆大欢喜。完全没有必要火拼,完全没有必要你死我活。 老奉只是在假设,假设到了那一地步呢? 假设要量化考核呢? 那时,会不会触及个别人的核心利益? 量化考核得分较低的,不出意外的话,肯定是平时工作量少,出勤少,既不主动参加学校活动,也不想参加什么比赛、上公开课的人。 人的思维各有差异。某人不想比赛,不想参加公开课,完全属于个人的工作自由,可以不赞赏,却也谈不上批评与指责。 但是,如果最终学校量化考核之后,你不想也是你——去支教、支边,对不对?行不行?公平不公平?合理不合理? 一言难尽啦。 老奉在课堂上经常批评那些上课吃了“安眠药”,下课吃了“兴奋剂”学生的学习态度: 饭是要吃的,事,我不得做。 对这类学生真的是恨铁。 其实,放在我们成年人身上,何尝不一样? 埋怨改革触及了其核心利益的人,很可能在平时不是一个工作上的主动者。 2020-8-9 10:26:59 |




违法违规信息请立即联系本网可获得现金奖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