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军德械师 我们知道晚清以来中国贫穷落后,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,但各地的中国军队武器型号不一,补给也很困难。为了加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,从1928年开始,南京国民政府就在研究军队武器的现代化和标准化,这期间召开了制式兵器会议,以仿造法国军火为主,成功仿制出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武器。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全面爆发,加上中国资金匮乏,最终又回到了生产现有加外购先进的老路上,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被迫中断。 军政部长何应钦 一、南京国民政府的任务 清末新政曾经设立了练兵处,尝试过军队的现代化和标准化,但随着清朝被推翻,军改也终止了。进入民国后,军阀混战,各地军阀背后都有自己的老板,他们用的是老板提供的武器,所以各地军队武器型号是乱七八糟。 清末新军 北伐胜利后,仅南京政府实际控制地区的军队,装备的枪支类型就有两广、汉阳、上海军火厂造的劣质仿造枪,和苏联援助的型号不一的杂乱武器;火炮还是前清留下的德、日、俄的老旧火炮。武器杂乱的后果就是,弹药补给严重困难,拉低了战斗力。 1928年东北易帜后,南京终于开始考军队武器的标准化。 电视剧中的少帅 二、关于制式兵器的焦点 南京政府作为中央,策划兵器制式的目的就两个:一是尽量消除地方割据实力,树立中央权威;二是实现军队的现代化,努力缩小和列强的差距,增加自身实力。 关于目的一,其实1929年1月,南京政府就召开过裁军会议,虽然效果不佳,但南京成功接收了全国的兵工厂,这样一来,地方武装补给只能依靠中央。而为了方便补给,就必须实现武器的标准化。 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针对目的二, 1928年12月末,政府组建了军政部兵工署,专门研究军队武器的标准和研发。 因一战新武器的出现,传统兵器衰落,所以这个部门的军火发展大纲就是:单兵武器应该机械化、自动化;以班的火力为核心,增加冲锋枪、自动步枪和轻机枪;增加团级单位炮火支援。针对一战中坦克的作用和骑兵的失效,应组建中国的坦克兵,骑兵重视程度应该下降;针对对炮火,应增加防空炮、攻城炮、步兵炮和重炮。 打算仿造的施耐德75mm野战炮 三、实践 1929年,该署成员李待琛正式向政府提交了《规定制式兵器刍议》。《刍议》认为:中国军事落后,兵工产业基础薄弱,技术不足,应该寻求外援,取得外国武器参数,在此基础上创新、研制自己的武器。政府同意。 打算仿制的155重加农炮 此时又值列强对华武器禁运结束,中国购买外国军火并不难,李待琛在得到政府支持后,便开始研究列强各种武器的优劣。最终他系统地提出了:步枪仿德国毛瑟1924年步枪;自动步枪仿荷兰班式;轻机枪仿法国哈奇开斯1922式;重机枪仿法国哈奇开斯1916式;高射机枪、飞机机枪都仿制法国哈奇开斯式;补兵平射炮仿奥地利百禄44毫米步兵炮;轻重迫击炮亦仿制法国托克斯—布朗德式。 打算仿制的75mm高射炮 在这里我们看到李待琛对法国真是情有独钟。1930年,法国的哈奇开斯军火公司工程师应邀来华,援助中国制造军火。年底,何应钦亲自观看仿制机枪试射;次年的炮击试射,蒋介石也亲自观看。这几次仿制武器的成功试射,虽然让高层很高兴,但对是否将这些武器定型、量产、普及军队,高层并没有指示。而这时已经是1931年了。 四、第一次制式兵器会议的召开 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之后,日本对华挑衅不断升级;1932年爆发了“一二八”事变,中国军队几乎压上全部精锐,但对日军作战还是感到吃力。兵工署认为,“编制不决,不知所需数量,制式不定,无由计划补充”。有鉴于此,国民政府在1932年4月公布了《廿一年整理师编制》,决心加强师一级火力。 6月3号,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制式兵器会议,由军事高层、军校、军工兵人员、外国军事顾问共同参与,会议以李待琛的《规定制式兵器刍议》为蓝本。 国民政府的军队 此次制式兵器会议共进行了7天。德国军事总顾问魏采尔亲自参与会议,他极力主张采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武器,这家公司背后的老板,就是德国的克虏伯公司。 克虏伯公司生产车间 南京方面只同意步枪以德国的1924年式毛瑟步枪为模板,此枪比日本6.5mm步枪威力大,射速块,且和汉阳式步枪结构类似,只需简单改造即可。在轻重机枪仿制上,兵工署主张仿法,而魏采尔只认同博福斯公司;手枪上,兵工署要仿美,魏采尔还是要仿德。 结果魏采尔第五天负气,拒不出席会议。 军事顾问退出后,在只有中国人的会议上,基本求同存异,顺利通过仿制案。仿制案规定步枪仿制德国,3款轻型步兵炮仿制瑞典,其他13款轻重军火一律仿法。 五、胎死腹中 此次会议全面而深彻,涉及陆军各种武器,对旧中国来说,无疑是军队实现现代化、全面革新的绝佳契机。 此次会议还拟建兵工厂,并确定了以隐蔽交通又发达的株洲为兵工厂新址,提出了引进外国设备专款专用的计划。但该计划资金太过庞大,需要1634万美元,国民政府囊中羞涩,实在没钱,这个提案最终没有被通过。 虽然基础产业升级方面毫无成就,可仿制武器上算是有所收获。1924年式毛瑟步枪被中国成功仿造量产,命名“中正式”;布朗德81mm迫击炮、19式105mm加农炮,也被成功仿造。遗憾的是,剩余诸多轻重武器只有少量引进,并无仿造基础,所以说,国军还是没有改变缺乏先进轻重武器的局面。 中正式 文史君说 1933年希特勒上台,德国开始扩军,他垂涎中国资源,所以在中国军改最困难的时期向中国伸出了援手,但条件就是必须采用德械,最终德国给中国出售了大量的德国军械,由此组建了国军的几个德械师、德训师,中国打算自主仿制法国军械化道路也就不了了之了。随后日军侵华全面爆发,旧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道路亦彻底断绝。 参考文献 高翔:《1928-1935年国军陆军制式兵器的选定》,《抗日战争研究》2018年第2期。 田效飞:《国民党军队武器制式化研究1927-1949》,河北师大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。 王姝:《留日学生对南京国民政府兵器工业发展的贡献及影响》,国防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。 (作者:浩然文史·紫橘) |




违法违规信息请立即联系本网可获得现金奖励,